?自動化在中國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在中國經濟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之下,投資主要驅動著自動化行業的快速崛起。從2000年到2010年之間的黃金十年,更是將自動化發展推上了頂峰。金融海嘯似乎為市場注入了更多理性的因素,行業開始反思,進而發現產品快速應用的背后,居然是一片蔚為可觀的存量市場。
存量市場,服務為先
由產品存量產生了基于生命周期的服務內容,制造業升級所產生的優化需求,延伸了產品服務范圍,產生了更高需求的“高端服務”,諸如安全生產,節能管理,設備資產優化等。服務市場的崛起,標志著自動化逐漸進入“后工業時代”。
縱觀近年來自動化服務市場,不難從供應商端揣摩到市場的變化。*早進入中國的日系廠商,以歐姆龍為例,經過數年的耕耘,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人員專業水平,成為目前行業內用戶滿意度**的企業之一。
為“服務”謀出路
今年年初在工控舉辦的中國自動化年度評選活動現場。工控上海分公司負責人徐勇總經理與業界精英共同探討了后自動化時代的挑戰與機遇,其中服務則成為后自動化時代的市場機遇。徐勇指出,在工業規模高速發展解決自動化企業主要以供應產品為主,通過高速發展階段之后,隨著市場規模的逐漸變小,對自動化企業來說市場機遇主要來自提供更符合用戶的產品和服務。
來自美國國家科技基金會李杰教授認為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代表著企業轉型的合理化。中國在過去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未來幾年將明顯簡易化。因為企業對產品的質量加速及管理模式的注重,要求企業更注重合理化、標準化、服務化、安全化及智能化。
在李杰教授話語落定之后,企業代表紛紛對服務存量市場發表了看法。原ABB副總裁劉文匯表示,個人很看好服務市場,由于經濟經過高速發展之后,已經向更深層面發展,人們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階段,所以越來越多的用戶就會定制適合自己需求的全方位服務。對于供應商來說服務更多考慮的是過程優化能夠給客戶帶來收益及如何提升能效等。ABB在服務領域已經提出“全責績效”口號,同時已經有相應的技術團隊作為支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企業提供給客戶的服務并不僅僅局限于服務本身,而是由公司產品為導向提供給客戶選擇的方式。服務已經成為企業一個競爭的手段,很多企業也都在服務上做投資。要將服務作為一個盈利模式,還需要探索,現階段我們仍處在一個服務摸索時期。
科技的進步推動著時代的發展,而服務將會成為時代發展*明顯的特征。許多公司也都開始注重服務,尤其像一些大公司已經在找專業的服務公司提供服務。百通赫思曼在做網絡交換機等產品,主要是通過分銷商獲得盈利,因此越來越多的客戶逐步接受服務收費。因此,服務將會是給企業帶來盈利的市場機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政策已經為自動化服務市場敞開大門,“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加快發展面向工業生產的相關服務業,加快推薦了服務性制造業,不斷提供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服務支撐能力。然而中國用戶對服務價值的任何,以服務為主體的商業模式仍在路上。